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内容

还在把鞋子放门口吗?这样做真的更健康

互联网转载2周前 (04-20)生活280

小时候,母亲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进屋必须脱掉户外鞋。不管你是家人、邻居还是客人,踏进家门前都得把鞋留在门外。我总觉得这不过是她古怪的习惯之一,直到长大后才明白,这不仅关乎整洁,更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鞋底的威胁远不止看得见的泥土或草屑。每天,我们的鞋子踩过人行道、公厕、医院走廊,甚至洒过除草剂的草坪。这些地方潜伏着肉眼难见的危险:细菌、过敏原和有毒化学物质。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令人震惊:96%的鞋底携带大肠菌群,27%甚至检出大肠杆菌。这种细菌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某些毒株还能导致血性腹泻甚至致命的肾衰竭。幼儿尤其脆弱,他们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又爱把手放进嘴里,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除了大肠杆菌,鞋底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杀手”。艰难梭菌会导致剧烈腹泻,耐药菌MRSA则可能引发皮肤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血流感染。这些病菌随着鞋底悄然潜入家中,威胁着客厅的每一寸空间。试想,你的孩子在地板上爬行嬉戏,宠物舔舐爪子,这些细菌可能就这样轻易侵入他们的身体。

更令人不安的是,鞋底不仅携带细菌,还会带来化学物质和过敏原。研究发现,鞋子可能沾染农药、除草剂和铅等重金属。铅对儿童的脑发育危害极大,可能导致终生的认知障碍。花粉等过敏原也会附着在鞋底,悄悄加剧家人的呼吸道问题。此外,沥青密封剂中的致癌化合物可能随鞋底进入室内,残留在灰尘中,浓度甚至比室外高出37倍。孩子和宠物因常靠近地面,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面对这些隐形威胁,母亲的规矩显得格外明智。脱鞋入户不仅能保持地板干净,更能大幅降低家人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这其实很简单:在门口放个鞋架或篮子,备几双舒适的室内拖鞋,客人也能轻松适应。刚开始要求别人脱鞋可能有点尴尬,但当你意识到鞋底携带着街道上的种种“东西”,就会觉得这点不便完全值得。

现在,每次回家,我都会自觉脱下鞋子。这一刻,不仅是为地板着想,更是为全家人的健康加一道防线。母亲常说:“干净的家,清爽的心。”如今看来,她说得太对了。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广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网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dian4.com/488.html

标签: 鞋子健康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冰箱如何改变我们的食物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 还在把鞋子放门口吗?这样做真的更健康” 的相关文章

沉迷手机会折寿!教你7招合理使用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并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致我们每天都会在手机上花费很多时间!最近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会干扰我们的睡眠、工作效率、心理健康和冲动控制,甚至会降低我们可用的认知能力,并可能会透过提高皮质醇,来缩短我们的寿命。    当人面临威胁时,在压力状况下会产...

腌制雪菜的一点小技巧

  天气越来越冷,又到了腌制雪菜的时节啦!想想“雪菜肉丝”的美味,今冬一定要亲手腌制一坛。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点腌制雪菜的小技巧,跟着学起来!    腌制雪菜,要掌握腌制的手法和时间,若想保存长久,建议使用的雪菜表面要干燥少水分、腌后也要去除水分。    1.清洗蔬菜    先将雪菜清洗干净、去除表面...

万能生活小常识,家家用得着

万能生活小常识,家家用得着

一、做菜须知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5、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

生活日常知识,好习惯,小技巧分享

生活日常知识,好习惯,小技巧分享

生活日常知识大百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知识和小技巧,它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些生活常识涵盖了健康、饮食、家居、出行等多个方面,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是一些精选的生活日常知识,希望能为你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份便利和舒适。一、健康篇保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晚...

自动档汽车怎么开省油

自动档汽车怎么开省油

驾驶自动挡汽车时,通过优化驾驶习惯和车辆维护,可以有效降低油耗。以下是具体的省油技巧,分步骤说明:一、驾驶习惯优化平稳加速与减速避免猛踩油门:轻缓踩油门,让车辆平顺提速。急加速会触发降档,导致发动机高转速、高油耗。预判路况:提前观察红绿灯或前方车流,松油门滑行减速,减少频繁刹车。保持经济车速高速行驶...

告别拖延症,6个方法让你秒变行动派

告别拖延症,6个方法让你秒变行动派

每次告诉自己“再玩5分钟就去写论文”,结果一刷手机就是2个小时;每次想着“明天重新开始”,结果明日复明日……拖延症,就像一场与自己的无声博弈,不仅侵蚀着工作效率,还在无形中窃取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拖延症究竟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克服?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给出了答案。专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