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内容

冰箱如何改变我们的食物

互联网转载2周前 (04-20)生活310

想象一下超市里那些看似寻常的香蕉,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在记者 Nicola Twilley 的著作《冷冻》中,她带领我们追踪了香蕉穿越那套被称为“冷链”的庞大体系的旅程。这是一场由冷藏卡车、火车车厢、远洋集装箱和温控仓库构成的“无缝温控接力赛”,终点站则是配备了精密温度计和气体浸泡设备的催熟室。所有这一切,只为满足我们在任何季节都能享用到成熟热带水果的需求。正如一位仓库老板对她所言:“做农产品这行,凭的是一腔热爱。我常跟人说,在这里工作就像纹了个脸部刺青——你必须百分百确定自己真的想要。”

Twilley 是一位长期关注食品与健康的记者,对制冷技术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她这本引人入胜的书,巧妙地融合了清晰的历史脉络、科学知识以及深刻的思考,探讨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既依赖于这套人造低温系统,又在某种程度上被其塑造甚至扭曲。

时光倒流回19世纪,当时利用冰块为火车车厢降温的技术,竟意外地终结了城市屠宰场带来的种种痼疾。当那些令人不适的场面被推离人们的视线,美国人的肉类消费量开始急剧增长。全国的牛群数量翻了一番,德克萨斯州和广阔的大平原上,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畜牧。其代价则是,北美野牛几乎销声匿迹,大部分美洲原住民被迫迁往保留地。到了1880年代,曾经丰饶的草原大部分已被犁为农田。但换来的是,我们如今可以在任何地方轻松买到汉堡肉饼。

我们家中司空见惯的冰箱,其实历史还不到一个世纪。书中,Twilley 向我们展示了制造一台冰箱原理上的简单性,但也娓娓道来为何人类耗费了如此漫长的时间才最终掌握这项技术。早期的尝试都聚焦于使用巨大且危险的机器来制造冰块;而真空泵和压缩机技术的突破,才真正“跳过了制冰这个中间环节”,直接实现了制冷。

如今,这条冷链从农夫的田埂边一直延伸到你我家中的厨房。“制冷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吃什么以及如何吃,” Twilley 写道。“它不仅重新设计了我们餐盘里的内容,还重塑了我们的身体、家园、城市、地貌景观乃至全球气候。”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今天市面上常见的商业化种植的农产品,无论在风味还是营养价值上,都较我们的曾祖辈所食用的打了折扣。除非你拥有自家菜园或者常逛农贸市场,否则现代消费者很难品尝到真正意义上的“新鲜”蔬果。Twilley 解释说,在我们无止境地追求食物丰盛和四季不断的供应时,悄然失去的却是食物本该拥有的“多样性与极致美味”。

Twilley 的视野十分开阔,叙述也大都深入浅出。我们从书中读到1893年那场烧毁了“地球上最强制冷设备”的悲剧性仓库大火,也了解到生菜的呼吸速率这类冷知识。她追溯冷链的发展,穿梭于有机化学和工程学的演进历程,延伸至建筑设计、劳工政治,甚至还有所谓的“果汁赌博”——人们投机于储存在两层楼高巨型冷冻罐中、数百万加仑计的浓缩橙汁期货。

书中的故事常常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一项最初为伊士曼柯达公司烘干胶卷而发明的技术,先是被用于提取鱼油,最终竟催生了我们现在常见的袋装沙拉。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用于催熟水果的乙烯气体,其曾被发现具有致幻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1920年代风靡一时的降神会热潮。

阅读过程中,我偶尔会希望作者能在科学原理上再多着墨一些。现代冰箱结构简单且相当耐用,但其背后的原理却历经数世纪才得以完善。对于“压缩机到蒸发器,再到毛细管,然后是冷凝器,最后回到压缩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循环如何创造出制冷的奇迹,我渴望能有更详尽的解释。

当然,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期待;我发现这本书实在让人难以释卷。书中不乏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例如冷链保存了美国人所食用食物的近四分之三;美国家庭平均每天要打开冰箱门高达107次。在这些数字之间,穿插着许多无名英雄的故事。我们遇见了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Fred Jones,他发明了第一台移动式机械制冷装置,极大地提升了冷链的覆盖速度和规模。Twilley 还介绍了物理学家 Barbara Pratt 的事迹,她为了完善冷藏集装箱技术,曾亲身搭乘这种特制集装箱环游世界。作者也没有忽略一个颇具反讽意味的事实:这位曾经的制冷先锋,如今经营着一个供游客自采水果的果园。

“冷”本身并非一种力,而是热量的缺失;而制冷的过程,恰恰是通过移除热量,却在原本已日益变暖的世界中制造了更多的热量。并且,制冷存在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延缓腐败的进程。正如一位水果仓库老板告诉她的那样:“我们这行,本质上就是在努力销售一种正在走向死亡的产品。这永远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赶在它彻底‘死亡’前送达目的地。” Twilley 补充道:“时至今日,我们在延长一个苹果寿命方面的知识,恐怕比延长人类寿命的知识还要丰富。”

在描绘了家用冰箱如何导致惊人食物浪费的黯淡景象之后,Twilley 笔锋一转,描述了基础设施和贸易领域的巨大变革,正如何将机械化的冷链逐步引入发展中国家。

然而,一个遍布全球的冷链,真的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吗?或者,我们是否会迎来一个“后冰箱时代”,届时食物的储存将回归到那些充满古老智慧和创造力的方式?Twilley 也探讨了所谓的“智能冰箱”概念,尽管这项技术距离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想象一下,未来或许会出现一种能够同时模拟根窖、食品储藏室、冰盒和餐具室这些传统储藏方式优点的设备:“一种用技术来解决技术所引发问题的方案。”

俗话说,看杀不见血,看做香肠不见料。或许,了解食物生产过程的细节并非总是愉快的体验;那么,像《冷冻》这本书一样,一路追踪那根香肠从生产到市场的完整旅程,可能也同样令人心情复杂。阅读此书,请自行承担可能产生的“后果”——因为从此以后,你去超市购物的心情和视角,或许将不再和从前一样了。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广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网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dian4.com/487.html

标签: 冰箱食物
分享给朋友:

“ 冰箱如何改变我们的食物” 的相关文章

万能生活小常识,家家用得着

万能生活小常识,家家用得着

一、做菜须知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5、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

 90个生活小常识,很好用!(值得收藏)

90个生活小常识,很好用!(值得收藏)

生活是门大学问 也是充满智慧的教科书想要健康的生活一定要掌握些生活常识今天,为大家整理了90条生活小妙招觉得你有必要看一看推荐收藏~万能小常识01鉴别罐头食品的好坏:制造罐头经过蒸煮,罐内食品中的水变成蒸汽,封罐冷却后蒸汽又凝结成水,罐内空气变稀薄,外面的大气就将罐头顶部压瘪一些,所以,好罐头的顶部...

如何测量头围大小,怎样选择合适帽子尺码的方法这些技巧就够了?

如何测量头围大小,怎样选择合适帽子尺码的方法这些技巧就够了?

现在帽子不仅是遮阳防晒、防寒保暖的配饰,更是装扮自己的最佳利器。帽子是有尺码的,那么我们平时选择帽子的时候,如何确定尺码哪,以避免帽子太大或者太小。怎样测量我们自己的头围哪?工具/材料软尺测量头围的方法01这里用到一个专业术语就是“头围”,也就是头部前额发根和枕骨下方一圈的周长或者眉骨和枕骨一圈的尺...

自动档汽车怎么开省油

自动档汽车怎么开省油

驾驶自动挡汽车时,通过优化驾驶习惯和车辆维护,可以有效降低油耗。以下是具体的省油技巧,分步骤说明:一、驾驶习惯优化平稳加速与减速避免猛踩油门:轻缓踩油门,让车辆平顺提速。急加速会触发降档,导致发动机高转速、高油耗。预判路况:提前观察红绿灯或前方车流,松油门滑行减速,减少频繁刹车。保持经济车速高速行驶...

告别拖延症,6个方法让你秒变行动派

告别拖延症,6个方法让你秒变行动派

每次告诉自己“再玩5分钟就去写论文”,结果一刷手机就是2个小时;每次想着“明天重新开始”,结果明日复明日……拖延症,就像一场与自己的无声博弈,不仅侵蚀着工作效率,还在无形中窃取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拖延症究竟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克服?应用心理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廖春岭给出了答案。专家...

100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文句子,背完口语棒棒哒

100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文句子,背完口语棒棒哒

日常口语本文来源学英语口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1. It drives me crazy. 简直快让我疯了。2. Is that all? 就这些吗?3. That's not enough. 这太少了 / 这不够。4. He's unfair to me. 他对我不公平。5. No...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